158-3651-7730
欒樹苗期管理
(1)遮蔭:遮蔭時間和遮蔭程度應根據當時當地的溫度和氣候條件確定,以確保幼苗不受日曬傷害。秋季應逐步延長照明時間和強度,直至接受全光,以提高幼苗的木質化程度。
(2)間苗:幼苗長到5~10cm高時要間苗,以株距10~15cm間苗后結合澆水施追肥,每平方米留苗約12株。間苗要求間小留大,去劣留優,間密留稀,全苗等距,并在雨天進行。配合間苗,對缺株進行補苗處理,確保幼苗分布均勻。
日常管理:要經常松土、除草、澆水,保持床面濕潤,秋末落葉后大多數幼苗可以高達2米,地徑粗約2cm。把幼苗挖起來分級,第二年春天移植,移植前把根稍微剪短一點,移植后從根莖處切掉幼苗,即從地表處平茬,立即澆透水。萌發后要經常抹芽,只留強的一芽培育成主干。長期常松土、鋤草、澆水、追肥,秋季可培育成直樹干。
(4)移植:幼苗移植可促進幼苗根系發育,每年幼苗高度50~70厘米。是一種深根性樹種,應多次移植,形成良好有效的根系。播種苗可在秋季落葉后挖溝假植,次春分栽。
因為樹干不易長直,所以一次移植時要平茬截干,并加強肥水管理。春天從基部萌芽,選擇的、強壯的人作為主干,主干生長迅速、直的。如果一次干燥不符合要求,可以在第二年春天進行干燥處理。以后每3年左右移植一次,移植時應適當剪短主根和粗側根,以促進新根的發育。幼樹生長緩慢,前兩次移植應適當密植,有利于培主干,節約土地。之后要適當稀疏,培育好的樹冠。
(5)施肥:施肥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措施。幼苗出土生根后,應結合澆水勤施肥。在生長旺盛的時期,應施用以氮為主的速效肥料,以促進植物的營養生長。秋季應停止施用氮肥,增加磷和鉀肥,以提高植物的木質化程度,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。冬季應施用農家有機肥作為基肥,不僅為幼苗的生長提供有效的養分,還起到保溫和改善土壤的作用。隨著幼苗的生長,應逐步增加施肥量,以滿足幼苗生長對養分的需求。一次追肥量應該少,每畝2500g-300g氮肥,然后每15天施肥一次,肥量可以稍微增加。
大苗種植一般在樹干高度達到分枝點高度時,留主枝,3-4年即可出苗。一年生苗干不直或達不到定干標準,次年平茬后再進行培育。通常經過兩次移植,培養3-6年,胸徑可達4~8cm。
定植密度:胸徑4~5cm的每畝600株左右,胸徑6~8cm的每畝200~300株,選擇3~5根主枝,短40cm,每根主枝留2~3根側枝,冠高比為1:3。
培育干直徑8~12cm的全冠幼苗,每畝160~170株,即株距2m×2m;培育干直徑12cm以上的大苗,每畝130株,即株距2m×2.5m。結合育兒管理,修剪干高1.5m以下的萌芽枝條,促進干直生長。
幼苗整形與修剪樹冠接近圓球形,樹形端正,一般采用天然樹形。由于用途不同,其整形要求也有差異。行道樹苗要求主干通直,一分枝高度為2.5~3.5m,樹冠完整豐滿,枝條分布均勻。樹蔭要求樹冠大而密集,一分枝高度低于行道樹。培育過程中,應根據上述要求采取相應的修剪措施。通??梢栽诙旎蛞浦矔r進行。